博客 (Page 10)

我于方便面

(近日读胡兰成先生《今生今世》一书,心血来潮,戏仿一篇。) 前时我在上海无事,餐馆酒楼亦不大去,却独喜泡面。《子夜歌》里有:“一日不食方便面,通宵面壁不成眠。”基督说:“比一碗方便面更伟大的是两碗方便面。” 喜食方便面的人自然不是少数,可是天下人要像我这样喜欢它,我亦没有见过。第一次见到泡面是在十三... ❯❯❯

《时间箭》:一部“倒带小说”

(刊于09年4月12日《上海书评》) 在当代英国文坛,谁是最牛的作家?2007年初,《卫报》(The Guardian)在一篇文章中试图把这个头衔授予马丁·艾米斯(Martin Amis,一译马丁•阿米斯)。暂且不管这种评价是否准确(该报不久收到一位读者来信,声称要以自杀的方式对此表示抗议),作为一... ❯❯❯

漫画一幅

我一向比较喜欢丰子恺的漫画,今日大着胆子用毛笔仿了一幅,配了自己写的一首打油诗。见笑。... ❯❯❯

米兰•昆德拉八十岁了

今天(09年4月1日),是捷克裔法国小说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的生日。这位作家生于1929年4月1日,到今天,整整80岁了。(注:本文与愚人节无关。) 很多非常有名的作家如今都是老人了。今年1月1号是J. D. 塞林格的90岁生日;今年1月12号是村上春树的60岁生日。... ❯❯❯

贾樟柯的《二十四城记》

在《二十四城记》里,贾樟柯导演显然是在跟传统的电影模式较劲——我就不要“矛盾冲突”、我就不搞“起承转合”、我连视觉效果都不追求了、我就弄那么几个普通人,让他们对着固定机位的数码机镜头每人独白十几分钟,嘿嘿,我还就敢把这片子拿到电影院里去放。 我喜欢这种劲头儿(如今敢于并且有能力较这种劲的电影人还真不... ❯❯❯

海子,或以梦为马

二十年前的今天(3月26日),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自杀的那天正好是他的生日——25岁。 我在大学期间读过一些海子写的诗。当时海子已经死去好几年,但非常有名。因为此人是校友,所以我们那所大学经常有一些相关的纪念活动。九十年代的某个春天,我去凑热闹,和一大群人挤在一间很大的阶梯教室里,参加本校的“... ❯❯❯

贴一篇未完成的小说:《心•经》

(注:我决定把一篇没写完的小说贴在此处凑一篇博客。这篇小说是应一本刊物的约稿急急忙忙赶写的,结果写得特差,所以就没给人家。今天忽然翻出来,心想既然花时间写了半天,贴出来留个纪念吧。) 心•经 比目鱼 1. 公寓       他想拍一部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他想自己编剧、自己导演。他选中的小说是张... ❯❯❯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姬十三同学送了我一本 “科学松鼠会”新出的小书,名叫《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 这是一本科普随笔集,收集了数十篇文笔轻松、知识性很强的小文章。大致统计了一下,感觉以生物学方面的文章居多。翻看这本书,我忽然意识到自己身为一名理科生,却几乎没写过任何科学方面的文章,对此是不是应该感到惭愧呢?本人最后... ❯❯❯

小字三幅(书法练习)

最近决定写点儿小字儿了。比起大字,写小楷有三点好处:省纸、省墨、省地儿。去福州路买了一本“中国宣纸信笺”,外加一支小楷毛笔,开练。这种画着红格格的宣纸信笺大概就是旧时代的人们写信用的吧?书刊杂志上时常会登一些老一辈文人的手札之类的东西,嘿嘿,让我也来弄一幅吧:... ❯❯❯

保罗•奥斯特的《红色笔记本》

这本小书印得的确很精致。红色、硬皮、瘦长的一本小册子,让人不仅想读,而且想摸。该书字数不多,如果赶上北京堵车,你在国贸坐上出租车以后开始读这本书,估计到五道口就能把它读完了。 此书的副标题叫“真实的故事”,书里记录的是作者保罗•奥斯特亲身经历或听说的一些奇奇怪怪的小故事,突出“偶然性”、“巧合”这些... ❯❯❯

What It Is to Be a Fucking Human Being

小说这种东西,它的意义究竟何在?对于这个问题,我最近听到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回答: “Fiction's about what it is to be a fucking human being.”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小说的作用,就是告诉读者:身为人这种动物,到底是他妈的一种什么滋味儿。... ❯❯❯

雷蒙德•卡佛回忆:和文学刊物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大多描写美国蓝领阶层,这应该和他本人的经历有关:卡佛出生于一个锯木工人的家庭,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工作,19岁就结了婚,靠打零工养活自己的家庭。他是如何走上文学道路的呢?卡佛的诗集《通往瀑布的新路》(A New Path to the Waterfall)中收录有作者的一篇随笔(Som... ❯❯❯

极繁的小说,歇斯底里的现实主义

(载09年3月1日《上海书评》) 伴随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的小说在国内出版,读者们开始熟悉并且谈论“极简主义”这个词(顺便啰嗦一句:新近出版的小说集《大教堂》是卡佛的后期作品,风格上已经不再“极简”,国内读者要等到卡佛更早期的作品出版以后才能真正领略其“极简主义”的文风)。事实上,在二十多年前的美国... ❯❯❯

保罗•奥斯特的《孤独及其所创造的》

有些作家,比如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你读他的书有很大一部分乐趣来源于想看看这人怎么玩儿花样。至少在《纽约三部曲》、《幻影书》、《神谕之夜》这些小说里,奥斯特的后现代技巧、元叙事手段、再加上颇为离奇的情节和穿插其中的“文学段子”,都让人感觉一种形式独特的乐趣。 可是,如果一本小说完全... ❯❯❯

好听的背景音乐(三)

虽然《比目鱼博客》不是一个音乐BLOG(我对音乐很外行),可是本博客上访问量最高的页面却是一篇叫做《好听的背景音乐》的文章(访问量平均每天500次)。之所以这篇文章点击率高,是因为每天都有很多人上网找背景音乐,他们打开Google或者百度,输入关键词“好听的背景音乐”,在搜索结果中我那篇文章排在第一... ❯❯❯

情人节•作家•刺杀

今天,2009年2月14日,情人节。傍晚收到一条手机短信:“徐来(钱烈宪)在单向街书店被人刺伤,目前已送医院”。 “钱烈宪要发炎”是我通过RSS订阅的几个时评博客之一。08年同一作者署名“徐来”出版过《想象中的动物》——一本和他的博客风格完全不同、充满想象力的书。如果事先不知道,很难想像徐来和钱烈宪... ❯❯❯

2009年京沪国际文学节(in English Only, Again)

北京:Bookworm Literary Festival 2009 上海:Shanghai International Literary Festival 2009 关于每年在北京和上海举行的国际文学节,我一年前写过一篇博客,今年,情况和去年一样。上面是活动链接。下面COPY自去年的那篇博客,... ❯❯❯

关于书法的外行扯淡

1. 虽然我有时候在博客上贴一两张毛笔字,但对书法的确是个外行。不过,作为外行,倒是可以胡说八道,不怕行家笑话。 2. 我小学的时候在少年宫学过几年书法,基本上没开窍。就记得一个乱糟糟的教室里,散发着有点儿臭烘烘的墨汁味道,一帮小孩儿,每人面前铺着一张元书纸,摆着一本字帖(我的那本是颜真卿的《颜... ❯❯❯

编一个电影剧本其实很容易

我相信,写一个出色的剧本绝非易事,可是,写一部类型片、一部没什么特色、但可以投资拍出来、甚至可以赚钱的片子,我觉得应该不难。为了说明这一点,不妨让我们来一起——嘿嘿——试着编一个中规中矩的俗套电影剧本。 类型片有很多种,这里,让我们选择其中较为轻松的一种——爱情喜剧片(Romantic... ❯❯❯

梁羽生的武侠小说

除夕之夜,手机嘟嘟作响,以为是拜年短信,打开一看,却是来自小强老师的一则消息:“著名武侠作家梁羽生逝世,享年83岁。” 记得最早(也是最后)读梁羽生的小说,是80年代、念初中的时候。读得最仔细的一本大概是《云海玉弓缘》,其它的如《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等等好像都是看的连环画或者电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