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Page 9)

北京书店杂记

听说,第三极书局将要撤离中关村——几年来欠了上千万的物业费,终于坚持不下去了。我在北京住东边儿,所以在我的记忆里第三极一直是个很远的地方,无论打的还是坐地铁,都要折腾半天才能到。高大的玻璃建筑,好几层楼的书,灯光并不太亮,书店虽然略显大而无当,但各处散布者供读者坐下来的小凳子,甚至还有很舒服的躺椅。... ❯❯❯

准备好,读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

记得两年前,在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刚刚杀入中国不久,我写过一篇题为《准备好,读保罗•奥斯特》的博文。最近,我觉得有必要用同种句式再推荐另一个人——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Roberto Bolaño)。 波拉尼奥是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智利裔作家,已于2003年去世。他死后出版的《荒野... ❯❯❯

《异类》书评:讲道理不如讲故事

在美国的出版物中,很多听起来理论性很强的书其实并非出自相关专业人士之手。《世界是平的》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是《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长尾理论》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是《连线》杂志的总编辑。另一个例子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他的第一本书《引爆点》(The... ❯❯❯

涂鸦两幅

没事儿的时候画了两张小破画儿,贴出来凑个数。 最近好几个以前经常去的网站都被和谐了(或曰:被墙了),只得不断地翻墙,有的网站(比如饭否)干脆是暂时被关闭了(据说还会回来),所以用翻墙VPN也没用。有时候翻墙过去,发现一些熟面孔也在那边儿,不禁想打声招呼:“咦?您也翻过来啦?您翻墙没蹭破皮儿吧?... ❯❯❯

国产山寨版 Kindle?

最近有一很火的玩意儿,就是美国 Amazon.com 推出的电子书阅读器,名叫 Kindle。我一直想弄一台,主要出于几个考虑:一是我常搬家,运书很不方便(尤其是跨国搬家),如果以后尽量买电子书,放在电脑或者阅读器里,会减少很多麻烦;另一个原因是我不喜欢在电脑上读电子书,即使是液晶显示器盯的时间长了... ❯❯❯

菲利普•罗斯的几本书

最近有几本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小说的最新中译本相继面市,我拿到两本,一本是罗斯早期的小说《再见,哥伦布》(Goodbye, Columbus),另一本是作者2006年出版的《凡人》(Everyman)。 《凡人》很薄,很快就读完了,《再见,哥伦布》则刚刚读了个开头。感觉两本书的叙事... ❯❯❯

冯内古特的时间旅行(下)

接上文 十   冯内古特第一部受到广泛注意的小说是《猫的摇篮》。这本书出版于一九六三年,仍然是一部科幻小说。“猫的摇篮”其实指的是一种用线绳在手上变换出不同图形的儿童游戏(所以又有人把这本书的的书名译为《挑绷子》)。小说讲的是一位名叫乔纳的作家为写一部与广岛原子弹爆炸有关的书,结识了“原子弹之父”、... ❯❯❯

冯内古特的时间旅行(上)

(载2009年7月号《人民文学》) 一   一九六七年,有一个写小说的人被自己正在写的一本书搞得焦头烂额。此人四十五岁,是个美国人,名叫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他以前在杂志上发表过一些短篇小说,后来又出过几本长篇科幻小说,没什么大名气。   可是那一年他的运气不错。他获得了一... ❯❯❯

涂鸦:河蟹图

... ❯❯❯

孟京辉的《空中花园谋杀案》

直到最近我才发现,原来我家住在“上海现代戏剧谷”当中。我区的区委书记龚德庆同志指出:“我希望上海现代戏剧谷在不久的将来,成长为静安区、上海、中国、世界的一个代表性文化地标!” 作为谷民,前几天我去南京西路的上海商城剧院看了一场孟京辉的新戏——音乐剧《空中花园谋杀案》。 掐指一算,从九十年代到现在,我... ❯❯❯

手机拍上海

作为一个摄影门外汉(我到现在也没弄懂光圈、快门等等这些最基本的摄影原理,从来只会用照相机的自动档),我一直有一个变态的“理念”:摄影器材的好坏不重要,烂相机也能拍出好片子!我就是要用最便宜的破相机,挑战你们这帮牛逼专业人士!(呵呵。)最近我又对本人这一伟大的摄影思想进行了一些实践,我手举诺基亚... ❯❯❯

路内的《四十乌鸦鏖战记》

最近拿到一本张悦然主编的MOOK《鲤•最好的时光》,随手翻到一篇路内写的短篇小说《四十乌鸦鏖战记》,读后印象比较深刻。 故事发生在某个学机械维修的技校,班里一共四十个男生(没一个女生,所以有“四十乌鸦”之说)。小说写这四十个男生到郊外的一个破工厂实习,“他妈的差点冻死在1991年的冬天。”... ❯❯❯

《麦田里的守望者》:叛逆男孩的“少年侃”

提起描写叛逆青少年的经典小说,很多人会想起 J. D. 塞林格(J. D. Salinger)的《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这本书于1951年在美国出版,今天依然畅销,每年能卖出大约二十五万本,至今累计销量已经超过六千五百万册。 《麦田里的守望者》一直是一本饱... ❯❯❯

《上海书评》文集

我平时比较留意的书评刊物大致包括:《新京报•书评周刊》、《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书城》、《读品》、《中国独立阅读报告》等等。为了方便,去年做过一个网站,叫“读写人”(duxieren.com),链有以上这些刊物的网络版(有朋友说“读写人”是国内最好的书评网站,我说,过誉... ❯❯❯

如何谈论小说

我手头有一些谈小说的写作与技巧的书。其中四本,如果把它们的英文书名摆在一起看,有一种排列组合式的整齐感:《The Art of the Novel》(Milan Kundera),《The Art of Fiction》(David Lodge),《How Novels Work》(John... ❯❯❯

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的歌声

那晚在家门口的碟店内溜达,忽听音箱里响起一个苍老得如树根一般的声音,嗓音那叫低,低得你恨不得把心沉下二尺;嗓音那叫哑,哑得能闻出其中的尼古丁味道。我一激灵,忙问店家:这谁啊?答曰:莱昂纳德•科恩(Leonard Cohen)。 声线玩儿沧桑范儿的,我只知鲍勃•迪伦老师,而这位莱昂纳德•科恩却是何路大... ❯❯❯

小字两幅(书法练习)

继续用小楷毛笔写小字儿玩儿。我发现,这些字儿在网上看绝对比在纸上看更好看。... ❯❯❯

黄灿然的两本书

黄灿然是一位香港的诗人和译者,他写的诗我不太熟悉(我对诗歌非常外行),不过其译作很多都是读者熟知的,比如苏珊•桑塔格和卡尔维诺的散文(前一阵译林新出的一本卡尔维诺的小册子《新千年文学备忘录》就是黄灿然翻译的)。 最近这位作家出了一本简体字的随笔集《格拉斯的烟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我手头还... ❯❯❯

梵高的上海

从我家窗口往楼下看,是一大片灰秃秃的工地。我拍了张照片,用 PhotoShop 修了修,不小心弄出点儿梵高油画的效果。 梵高的上海 原图... ❯❯❯

作家反目:从打笔仗到掴耳光

(刊于09年4月24日《文汇报》) 1976年2月的一天,在墨西哥城的一家电影院里,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ía Marquez)在一群前来参加研讨会的文化名流中发现了多年未曾见面的好友、同属“拉美文学爆炸”领军人物的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