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读到一篇评论中译本《大教堂》的帖子,作者也是一位译者,在文中指出《大教堂》译本中充斥着“儿化音”,感觉“不对味”。作为举例,作者引用了该书译文中的一个句子:“对于这些事儿,我们一直保持沉默。”,作者认为,应该去掉“儿”字,改成“对于这些事,我们一直保持沉默。” 这个帖子触发了我的思考,因... ❯❯❯
我对张爱玲所知甚少,我们家仅有的两本张爱玲的书都是我老婆买的,而且全是从卖特价书的地摊儿上买来的,其中一本我怀疑还是盗版。 张爱玲的小说我读的很少,大致包括《红玫瑰与白玫瑰》、《色戒》和《心经》。最近,出于某种原因,细读了好几遍《心经》,十分佩服。 张爱玲的散文也只读过几篇。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谈... ❯❯❯
村上春树的新书《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一本随笔集、回忆录,书名借鉴了美国作家雷蒙德•卡佛的小说标题《当我们谈论爱情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这个书名其实是值得玩味的,其暗藏的意思在此书台版译本的书名中昭然若揭——《关于跑步,我说的其实是……》。那么,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村上春树谈的其实是什么呢? ... ❯❯❯
(注:这篇小说是我在13年前、20多岁的时候写的,好像是我写过的第一篇小说。写的时候用的还是英语(当时胆子不小!),后来自己又把它一字一句翻译成了中文。早期写的小说比较稚嫩,贴在这里权当留念吧。) 猫在一九七九年失踪 比目鱼 1 下午一点钟,我一个人走在街上。秋天的... ❯❯❯
好莱坞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奇怪的人,出生时是一个老年人的身体,可是他越长越年轻,死去时是一个婴儿的模样。这个怪人由明星布拉德•皮特(Brad Pitt)扮演。 (警告:目前该片DVD的中文字幕基本上... ❯❯❯
好莱坞电影《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是由出演《泰坦尼克号》的两位明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丝莱特主演的。如果你看《革命之路》是因为喜欢《泰坦尼克号》号、想知道如果罗丝和杰克最终结了婚会是什么样子,那估计你十有八九会挺失望的。 因为,这片子一点儿都不浪漫。这片子看完... ❯❯❯
今天,2009年1月1日,是美国作家J. D. 塞林格(J. D. Salinger)的生日。这位作家生于1919年1月1日,到今天整好90岁。 塞林格最有名的小说自然是《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不过我本人更喜欢另一本名叫《九故事》(Nine... ❯❯❯
2008年即将过去,2009马上就要来临。祝大家新年快乐! 今年没时间写所谓“贺岁搞笑贴”了。临时瞎画了一幅漫画送给大家。... ❯❯❯
接上文《雷蒙德•卡佛:刻小说的人(上)》 极简主义 “评论家讨论我作品的时候经常使用“极简主义”这个词。但这个标签让我感觉很不舒服。”——雷蒙德•卡佛 “极简主义”(Minimalism)——这个卡佛本人并不喜欢的词——如果拿来形容卡佛的一些小说,尤其是那些早期的、收集在《请你... ❯❯❯
(载2009年1月号《人民文学》) 契科夫 “在最近几年里,我的生活中出现了光芒和恩惠。”——雷蒙德•卡佛,1988 1987年6月,《纽约客》杂志发表了一篇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的短篇小说,名叫《差事》(Errand)。熟悉卡佛的读者发现,这篇小说与作者以往... ❯❯❯
最近应一家文学期刊的约稿,写了一篇一万多字的关于作家雷蒙德•卡佛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我一时兴起,插入了两篇自己写的短篇小说,均以卡佛为主人公,故事是虚构的,但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文字也尽量模仿卡佛早期的“极简”风格。写这两篇小说给我带来不少乐趣,让我感觉,写小说还是比写随笔好玩儿。 ... ❯❯❯
假如你去电影院看《梅兰芳》,假如你在黎明露面之前提前退场,那么留在你记忆里的可能是一部很好看甚至很牛逼的片子。可是,如果你迟到了,错过了前半部分大约三分之一的戏,你从黎明出场那一段看起,电影结束后,你可能会说:平庸,平庸。 《梅兰芳》的开头比较好看,这里面有两个原因:1,这部分很用心地再现了老北京... ❯❯❯
最近在写一篇很长的关于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的文章,乱七八糟地看了不少东西,弄点儿文坛八卦类的玩意儿放在这儿凑一篇博客吧。 几年前我看过一部叫做《Wonder Boy》的电影,主演是迈克尔•道格拉斯,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美国当代作家的故事,拍得不错。想通过电影了解美国作家生活的... ❯❯❯
如果我是周云蓬我就会觉得自己很牛逼。有一次,我在香港听了一个诗歌朗诵会+讨论会,会上一位著名文学评论家当着几位诗人的面夸赞一个名叫周云蓬的盲人民谣歌手。这位评论家的大概意思是,周云蓬写的歌词达到了当代诗歌应该达到却一直没有达到的效果。当时坐在这位评论家旁边的诗人有:北岛、欧阳江河、翟永明,等。 ... ❯❯❯
(载08年11月16日《上海书评》) 1980年12月8日,歌星约翰·列侬——著名的披头士乐队的主唱——在纽约街头惨遭枪杀身亡。凶手是二十五岁的马克·大卫·查普曼,他向列侬发射了六颗子弹,然后安静地坐在路边等待警察到来,同时开始阅读一本随身携带的小说,那本书名叫《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是J.... ❯❯❯
我做的读书网站“读写人”上线一个多月以来,得到了不少推荐和支持。当初做这个网站只是为了方便和好玩儿,并没有什么宏图远略。不过,既然大家喜欢,就有责任做得更好一些。 一个月来收到一些用户反馈,其中出现最多的意见就是:为什么不提供RSS?! 大家知道,“读写人”首页上及时更新的书评人博客文章列表是通... ❯❯❯
(载08-11-15《新京报·书评周刊》) 我喜欢逛英文书店。英文书店的好处在于,不论是纽约、旧金山、伦敦,还是巴黎、上海、北京,在里面你总能找到一个叫做“小说”的区域,那里的书总是根据作者姓名由A到Z按顺序排列。于是,你可以从A到Z慢慢地在这里溜达,你可以按照从A到Z的顺序和你熟悉的作者相遇。 ... ❯❯❯
我从省美术学院观念艺术系行为艺术专业毕业后在省城没找到工作,好在我对大城市也不太留恋,于是就回到县里,托二叔找县政府负责先锋艺术的领导走了个后门,最后被安排到县文化馆当代及后现代视觉艺术组的前卫视觉艺术办公室工作,协助办公室主任一起抓县里的行为艺术这一摊儿。 办公室主任叫大卫•崔,我们平时管他叫崔... ❯❯❯
最近发现一位美国作家,叫恰克•帕拉尼克(Chuck Palahniuk,另译为查克•帕拉纽克)。这位作家的语言风格我很喜欢。恰克•帕拉尼克的小说应该算是“邪典小说(Cult Fiction)”吧。国内还没出版过此君的作品。不过我猜,如果引进这哥们儿的书说不定会受到一部分读者的追捧。“当代邪典小说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