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梦见我去参加一次黑帮聚会。 在梦里,我是某个黑社会的一名基层头目,负责从事一项恐怖活动——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黑笔写下两个狰狞的大字:“办证”,同时附上一个可怕的手机号码,拨打那个号码能够接通我们的黑帮总部。 那天夜里,总部召集我去秘密碰头,据说要讨论如何对付最近出现的手机垃圾短信过多问题。 ... ❯❯❯
1. 我算不上一个村上春树迷,没什么研究,读得也不多,完整的长篇只读过《海边的卡夫卡》(英文版),短篇读得倒是较多。所读短篇中,一部分来自英文版小说集,另一部分是林少华的中译本。 2. 我感觉,村上春树的短篇比他的长篇好看,村上小说的英文译本比中文译本好看不少。 3. 村上春树最近出了一本回忆录... ❯❯❯
So, what’s nice about Shanghai? You ask. Let me tell you this way. It’s spring. It’s the first spring you’ve spent in this Southern city. It’s in... ❯❯❯
吸血鬼去南方 作者:比目鱼 (接上回:https://www.bimuyu.com/blog/archives/50472167.shtml) “你要下车?你不是去南方吗?” “是啊。可是我是一只吸血鬼。吸血鬼见不得阳光。我必须在天亮前下车,躲过白天,然后再赶路。” “真的?如果你... ❯❯❯
吸血鬼去南方 作者:比目鱼 (接上回:https://www.bimuyu.com/blog/archives/50347546.shtml) 女孩的眉毛轻微地抖动了一下,她飞快地瞟了吸血鬼一眼,然后收回视线,嘴角撇了一下。 吸血鬼把身体往前凑了凑,说:“真的,我真是一只吸血鬼。” ... ❯❯❯
(注:这篇小说是我仿照通俗小说、玄幻小说的路子写的。情节虽然比较荒诞离奇,写法却很传统。这篇东西几乎是我写过的小说里在叙事上最规规矩矩、最老套的一篇。呵呵。) 吸血鬼去南方 作者:比目鱼 1 在寒冷的冬天,西北风呼啸的夜里,人们会忽然想听听鬼的故事。今晚,外面的大雪已经下了好几天,大家被... ❯❯❯
(本文译自美国作家 Gonzalo Barr 的博客) 海明威说过 :“我写《永别了,武器》的结局,小说的最后一页,一共修改了39次才最终满意。” 小说《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段是这样的(林疑今译本): 在房外走廊上,我对医生说,“今天夜里,有什么事要我做吗?” “没什么。没什么可做... ❯❯❯
最近,我忽然有一种想写一批烂小说的欲望。烂小说是什么小说?烂小说,我说的这个,其实就是所谓的 cult 小说,或者“邪典小说”,我一不小心,把这种东西叫成烂小说了。不好意思哦。 比如我动笔写过一篇叫做《吸血鬼去南方》的小说,就是一篇烂小说,说的是在中俄边境的大森林里,有一只吸血鬼,得了厌食症,不想... ❯❯❯
(注:最近应《香格里拉》杂志之约,采访了一把冯唐。这次没聊文学,谈的都是玉器收藏的事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此文登在《香格里拉》08年7月号。) 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坐在北京城南的一间公寓里。宽敞的客厅内最显眼的家具是占据了两面墙的一套黑木书架,上面摆放的书籍在数量上足以超过一家小型书店。隔着... ❯❯❯
我这个人对平面设计还是有些兴趣滴。虽然水平比较业余,闲着没事儿的时候还是喜欢对着电脑鼓捣鼓捣。今晚心血来潮,设计了三个杂志的封面。见笑。 《叙事》:虚拟的文学杂志。封面的照片是本人用手机拍的,摄于北京东边儿某地。 《悲观》:虚拟的生活类杂志。封面的照片是本人用手机拍的,摄于不是纽约就是伦... ❯❯❯
北京的夏天,倘若少了那些傍晚在街边儿遛弯儿的男女老少,便显示不出这座城市的安闲惬意;傍晚的街边儿,倘若少了那些光着膀子露着肚皮的爷们儿,便显示不出北京市民的自己不把自己当外人。 酷夏的到来,其标志不是天气预报,不是公历日期,不是农历节气,甚至不是大妈的蒲扇、姑娘的裙子——一年当中总有那么个几个傍晚,... ❯❯❯
在中国,哪家书评杂志最好? 这个问题目前好像尚无定论。不过,在海外,像《纽约书评》、《纽约时报书评》、《伦敦书评》等刊物都是公认的顶尖书评杂志,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在国内,我常看的书评杂志有《书城》 、《新京报•书评周刊》 、《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香港的《读书好》等等。此外,通过网络发行... ❯❯❯
最近读了一本不错的小说,此书说起来应该算是本经典小说——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的《五号屠场》(Slaughterhouse-Five)。我读的的英文版,读后找到了一份该书中译本的电子版,感觉翻译得不好,不推荐。 另外一本冯内古特小说的中译本——《冠军早餐 / 囚鸟》(董乐山译)——... ❯❯❯
06年初,刚搬到北京东头这块号称CBD的地方,发现此处遍地是高楼和建筑工地,满街商人、白领和外地民工,可就是连个像样的书店都没有。后来,亲眼目睹了一家家书店的开张,令人欣慰。这次返京,发现CBD又多了几家小书店。下面这几个是我个人觉得不错的CBD书店。 光合作用书房(现代城店) 地址:建国路8... ❯❯❯
今日外出,回家后不知何故,打嗝不止。憋气、喝醋,均不见效。咕噜咕噜,有辱斯文,且消耗体力。无奈之中,搜出笔墨纸砚,写大字以求分心解闷。不料,蘸好墨,一下笔,我靠,不打嗝了!... ❯❯❯
今天我们能读到卡夫卡的小说,这件事其实是违背这位作家的本来意愿的——“去世前,他曾要求他的朋友麦克斯•布罗德把他写的所有东西甚至已出版的东西都烧掉,幸而布罗德没有遵从他朋友的意愿。”以上这段文字引自《文学讲稿》一书,作者是写过《洛丽塔》的著名作家纳博科夫。有意思的是,纳博科夫本人去世之前,在遗嘱中指... ❯❯❯
前几天下大雨的某个晚上用手机(Nokia N70,还没换)拍了张照片。闲着没事儿的时候用 Photoshop 修了修,贴在此处凑个数。跟大家分享一修图心得:低端数码摄影器材拍出来的照片颜色都偏蓝,视觉效果比较寒碜,还透着一股冷冰冰的机械气息。解决办法:把颜色调得绿不叽叽的,效果就出来了,一不小心还能... ❯❯❯
我看见夕阳中的五个大妈。时间是一个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我居住的小区。我一抬头,看见了夕阳中的五个大妈。 夕阳中的五个大妈。她们留短发,穿无袖、清凉的上衣,胖胖的胳膊露在外面。她们皮肤油亮,每人手持一把蒲扇。她们走在小区的夕阳里。她们是夕阳中的五个大妈。 五个大妈,她们走在夏天傍晚的夕阳里。她们精神... ❯❯❯
最早看孟京辉的小剧场话剧是在十几年前。当时我在北京上大学,孟京辉导演的弟弟是我的同班同学,时常给我们发放免费的话剧票。从海淀到城里的小剧场距离贼远,忘了当时是怎么折腾过去的。我看了《思凡》、《我爱XXX》等孟氏话剧,觉得非常新鲜、真他妈好。 十几年之后的最近,又看了一场孟导的《恋爱的犀牛》,依然是... ❯❯❯
英文里有一个词叫“Cult Fiction”,指的是一种类型的小说。这个词到底怎么翻译似乎还没有定论,好像有人译成“异色小说”。不过,与这个词相近的“Cult Movie”如今一般被译为“邪典电影”,那么我觉得干脆把“Cult Fiction”翻译成“邪典小说”也不错。 什么是“邪典小说”?似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