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 我也读书 (Page 6)

唐•德里罗的《白噪音》

什么是白噪音?什么是小说?什么是后现代小说?什么是纯文学小说?什么是通俗小说?是不是通俗小说都靠搭建引人入胜的情节来诱惑读者所以让人拿起来就想一口气读完?是不是纯文学小说都不屑于使用那些廉价的技巧以至于让人读起来难以避免感到乏味?那么如果生活本身就是乏味的呢?那么假如一部小说就是要表现这种令人乏味的... ❯❯❯

准备好,读大卫•米切尔

(此文发表于07年10月15日出版的《新周刊》) 准备好,读大卫•米切尔 文 / 比目鱼 大卫•米切尔,一位横空出世的英国新锐小说家,像保罗•奥斯特一样编织绚丽的叙事迷宫,像村上春树一样把幽灵鬼怪埋藏在字里行间,但比村上更硬朗,比奥斯特更变化多端。 美国《时代》杂志2007年评选出的“世界1... ❯❯❯

和冯唐聊《北京北京》

(此文发表于《城市画报》第193期) 画到神情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和冯唐聊《北京北京》 文 / 比目鱼 冯唐,一个生于70年代,写了《万物生长》、《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和即将出版的《北京北京》的青年作家,同时又是一个供职于国际顶级咨询公司的商界“金领”,拥有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和... ❯❯❯

读张爱玲的小说《色,戒》

为了迎接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我决定把张爱玲的这篇小说找出来读一遍。作为一个常在博客上写书评的人,其实我的阅读量特别小(要不怎么老写“虚拟书评”呢?),张爱玲这么有名的作家我只读过《红玫瑰与白玫瑰》。 这篇《色,戒》是从网上下载的(链接在这里),我老婆先读了,觉得好。我有两次试着想读,可开了头... ❯❯❯

保罗•奥斯特的《The Brooklyn Follies》

刚读完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的小说《The Brooklyn Follies》(英文版,中文译名还没确定,听说可能译为《布鲁克林荒唐事》)。写个书评(继续操练文艺腔)。 对于通过《纽约三部曲》或者《神谕之夜》熟悉保罗•奥斯特的读者来说,《The Brooklyn... ❯❯❯

大卫•米切尔的《Ghostwritten》

读完了英国新锐作家大卫•米切尔(David Mitchell)的长篇小说《Ghostwritten》(英文版,尚无中译本,书名大概可以译为《幽灵代笔》),考虑到这是作者31岁时出版的第一本小说,越发感觉此书牛逼。 《Ghostwritten》由九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分别发生在世界上九个不同的地方... ❯❯❯

保罗•奥斯特的《神谕之夜》

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的小说对于像我这样的读者来说非常“对胃口”。拿这本刚刚上架的中译本的《神谕之夜》(Oracle Night)来说,小说讲了一个小说作家的故事,结构盘根错节,故事里套故事然后再套故事,情节充满悬念和神秘感,前景上演的是纽约知识分子的生活画面,背景播放着带有奇幻色彩... ❯❯❯

《回国驯火记》

在“海归”圈儿里一直流行一部网络小说,叫《回国驯火记》,作者安普若,是个风险投资商人,往返于美国和中国之间做生意,款爷一个。《回国驯火记》是个虚构的半自传小说,讲的是一个叫包博的“海归”在国内经商和吃喝玩乐的故事。这部预计60万字、分30章的长篇小说从2003年起在“海归网”连载,到现在才写到第17... ❯❯❯

大卫•米切尔(David Mitchell)

强烈推荐英国新锐小说家大卫•米切尔(David Mitchell)的作品。 大卫•米切尔(David Mitchell)1969年生于英国,在肯特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后进修比较文学,获硕士学位,曾在日本教英文八年。 米切尔的第一部小说《Ghostwritten》(可翻译为《幽灵代笔》,1... ❯❯❯

《过于喧嚣的孤独》

读了一阵村上春树之后开始读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感觉就像喝了一瓶汽水之后端上来一碗老火烈汤。 过于喧嚣的孤独——这个小说名字散发出的气质就和整部小说一样,像一部古典交响乐,演奏着带有浪漫色彩的悲怆,让人感到一种饱含激情的落寞。 《过于喧嚣的孤独》是捷克作家赫拉巴尔(1914——1997)... ❯❯❯

《盲柳睡女》(Blind Willow, Sleeping Woman)

上周读了一本英文版的《海边的卡夫卡》以后,开始注意村上春树的英文版小说集,后来发现北京不少地方都能买到,比如 SOHO 现代城的光合作用书房、新光天地地下一层的光合作用书房,三里屯 Bookworm 英文书店等地都有村上春树的英文版书,连国贸地铁A口盗版书小摊儿上都摆着一本《Kafka on... ❯❯❯

《小规模荡气回肠》

... ❯❯❯

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

看完了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的英译本(Kafka on the Shore,Translated by Philip Gabriel,卓越网有售)。之所以没读中译本,是因为觉得该书的中文翻译比较不和胃口(见前面写过的一篇博客文章)。 这是我读过的村上春树的第一篇长篇小说。以前读过一些短篇,... ❯❯❯

《一个作家的巴黎》

去年十月,我在纽约一家书店里看到这本叫做《一个作家的巴黎》(A Writer’s Paris)的英文小书,买了下来带回北京。这本书是一本写给作家的书,讲的是如何到巴黎去写作。 在巴黎写作——可能世界上不少作家都有这个梦。试想你坐在左岸的一间咖啡馆里,伴着一杯咖啡在笔记本电脑上敲打你的小说,窗外是一... ❯❯❯

《海边的卡夫卡》和《Kafka on the Shore》

周六傍晚下了一场雷阵雨。雨停后空气清新,街道干净,我和老婆走到SOHO现代城的光合作用书房里翻书,在二楼英文原版书架上看到一本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的英译本(Kafka on the Shore),随便翻了翻,不知不觉读完了前三章。出于好奇,又跑到楼下拿了一本中译本《海边的卡夫卡》(林少华译... ❯❯❯

什么是长尾理论?

“长尾理论”是这一两年来IT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最近颇有“不懂长尾理论就别在江湖上混”的趋势。 什么是长尾理论?如果你不想去读一本200多页的书,那么听我解释一下也许你就明白了。 “长尾理论”出自美国作家克里斯.安德森的(Chris Anderson)一本叫做《长尾理论》(The Long... ❯❯❯

《魔法外套》书评

《魔法外套》是意大利作家迪诺•布扎蒂(Dino Buzzati)的短篇小说集,收集了作者的四十多篇短篇小说。迪诺•布扎蒂是意大利家喻户晓的作家,被誉为“意大利的卡夫卡”。 我对这本书的感觉是:可读性强,但太概念化。 《魔法外套》的小说情节大都很吸引人,具有神秘、幻想风格。文字精炼,读起来顺畅。但... ❯❯❯

《蒙着眼睛的旅行者》书评

我觉得吧,目前国内大部分严肃文学作品存在一个通病——无趣、缺乏想象力、技法简陋。我比较喜欢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大陆文坛,那时经常有让人兴奋的东西出现。现在呢?随便翻开一本文学刊物,满眼是无趣的题材、无趣的故事、无趣的文字,竟然没有几篇小说能让人读下去。 不想扯得太远。写这篇小文主要是谈一本书... ❯❯❯

[旧文]一起看小说:马原的《错误》

很多人不知道马原是谁。事实上这个人已经基本上停止写小说了。如果你有机会翻 阅十几年前的中文文学期刊,你也许会偶然看到这个名字,它可能出现在某篇有些 怪异的小说的标题下面,也可能出现在一篇堆积着各式术语的文学评论当中。在某 一本八十年代的文学期刊中马原是一张黑白照片上的一个身材高大魁梧的留着大胡 子的... ❯❯❯

《爱因斯坦的梦》

黄老师送了我一本书,美国作家阿兰•莱特曼(Alan Lightman)写的《爱因斯坦的梦》(Einstein's Dreams)。这本书小小的,硬皮,封面设计和书名联系在一起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一本青少年科普读物。 《爱因斯坦的梦》其实是一本小说,形式和感觉颇像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故事又带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