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勒克莱齐奥?

昨晚,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揭晓,获奖者是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

我阅历太浅,没读过勒克莱齐奥的作品,也没听说过这位“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当今法国文学的核心之一”、“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的作家,估计一时半会儿也不容易记住这个名字(中文、法文都不好记,呵呵)。

我发现不只我一个人不知道勒克莱齐奥是谁。

上网扫了一圈儿英文网站。美国那边儿,很多圈儿里人听到这条获奖消息,第一反应都是:“谁?再说一遍?”

美国作家没有获奖。Sorry,菲利浦•罗斯老师。自打1993年托尼•莫里森获奖后,美国人已远离诺贝尔文学奖16年。不久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恩达尔(Engdahl)老师放话埋汰美国作家,说:没戏你们这帮人!太封闭了你们!老不跟世界文学大家庭交流你们!除了可口可乐什么都不晓得!最牛逼的文学在欧洲。米国的同学们,别做梦了。

美国人确实不太重视翻译文学。Amazon上找不到几本勒克莱齐奥的书。

还不如我国呢。我们这里已经出版过以下这些勒克莱齐奥的作品(资料来自BTR同学的博客):《诉讼笔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战争》(译林出版社,1994)、《少年心事》(漓江出版社,1992)、《沙漠的女儿》(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流浪的星星》(花城出版社,1998)、《金鱼》(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乌拉尼亚》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可以想像,这些在库房里沾满灰尘的中文翻译书们此刻正在摩拳擦掌地互相招呼着:书店入口处见!

今晚我去“光合作用书房”转了一圈儿,找到一本勒克莱齐奥的《乌拉尼亚》。店员还不知道昨天的新闻,我热情地建议他们把那本书陈列在更为显著的位置。然后,我以最快的速度“扫读”了70多页《乌拉尼亚》。“扫读”不是很好的读书方法,但是我想,如果一本书真正有意思,它会吸引扫读者或者放慢速度细读,或者继续一口气读完。我“扫读”了70多页,没兴趣了,把书放了回去。《乌拉尼亚》平淡无味(也可以说“看似”平淡无味,实则……),文笔、故事都不吸引人(我)。据说,勒克莱齐奥的早期作品也是颇有实验色彩的。这本《乌拉尼亚》应该是后期作品。但是,仅仅一本书是不能说明问题的(而且,“扫读”可耻!)。

评论: 5

1.
推背图
2008-10-11 13:37
真的不知道他是谁。。。
2.
amen
2008-10-24 01:43
如果你去读法语版的红楼梦你会被腻歪死的。
文化和语言上的障碍往往让人错过美丽的东西。
3.
rein
2008-11-22 22:03
去看看 流浪的星星,后期的没看过
4.
许胜港
2008-12-26 18:07
上个月听说法国的勒·克莱齐奥拿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我才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现在买了一本他的〈乌拉尼亚〉,正准备读……
5.
秘密
2009-03-24 04:52
陌生感或者隔膜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汉语与法语之间难以逾越的语言障碍。我没有读过他的汉语译本,我所看到的都是法文版本,第一印象文字很美,空灵明澈。
语言的障碍往往会造成很多误读,就像Saint-Exupery 在《小王子》中讲的那样,一切误会源于语言。事实上,您所读的不是勒。克里齐奥本人的新鲜作品,而是经过翻译咀嚼反胃以后吐出来的残渣,一切的不幸均源于此。
做出判断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 评论已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