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伦的秘密创作武器

喜欢伍迪•艾伦。他的电影出一部我就看一部。最近买了一套DVD——《伍迪•艾伦作品集》,算是收集全了目前伍迪•艾伦所有的电影作品。又买了一本书,叫《门萨的娼妓》,是一部合并了伍迪•艾伦三本幽默文集的中文译本。另一本相关的不错的中文书是《伍迪•艾伦电影人生》,收集了伍迪•艾伦的访谈录、对其电影的影评和内容介绍。

伍迪•艾伦基本上每年拍一部电影,自编、自导、大部分自演。这种创作速度大概没有哪个大师级的艺术家可以匹敌。伍迪在每部电影里扮演的人物几乎都是同一个人:一个戴着黑边眼镜的敏感、紧张、罗罗嗦嗦、时常倒霉的小人物。

伍迪•艾伦是一个幽默大师。他的喜剧电影轻松、搞笑。有一段时间我曾经以为无厘头电影是周星驰的独创,直到看了伍迪•艾伦上世纪七十年代拍的《香蕉》(Bananas, 1971)、《爱与死》(Love and Death, 1975)等片子,才知道谁更有可能是无厘头电影的鼻祖。

喜剧电影其实不好拍。恐怖电影吓一吓人就行了;动作电影追一追车就行了;爱情电影找俊男美女谈谈恋爱就行了。这些类型电影都可以“旧瓶换新酒”地翻版使用以前用过的俗套。但喜剧电影要让人发笑,而人只有在第一次听一个笑话的时候最觉得可笑,第二次再听就不会觉得那么可笑了。不但如此,一个不可笑的笑料往往会让人觉得不爽(大量的例子可见每年央视春晚的相声、小品类节目)。所以喜剧中必须有新鲜的笑料,笑料必须真正可笑。

伍迪自己说自己的幽默基因是天生的,别人有的天生唱歌唱得好,有的天生画画好,而他本人天生就会编笑话。早在中学时期伍迪就靠给电视台写笑话赚外快了。这种幽默天赋不能不让人佩服。

我常常怀疑之所以伍迪•艾伦这么高产,是因为他有一套秘密的喜剧创作工具,或者说他掌握了一个制作喜剧的神秘公式,这就好像一些股票高手有自己的一套买卖原则或者说炒股公式一样。伍迪•艾伦本人也许不会和我们分享他的神秘公式,不过我们可以自己试图去破解他的公式。

在情节方面,我猜想伍迪的喜剧电影的大部分是用“What if”(如果……会怎样)的方法搞出来的:“如果一个电影导演是个瞎子,那会怎么样?”——《好莱坞式结局》(Hollywood Ending, 2002);“如果一个老实人被施了法术去偷东西,那会有什么有趣故事发生?”——《玉蝎子的诅咒》(The Curse of the Jade Scorpion, 2001);“如果一个黑社会分子参与百老汇的剧本创作,会不会很有意思?”——《子弹横飞百老汇》(Bullets Over Broadway, 1994)。关键是能够想得出这些日常生活中不大会出现的特殊情形(Situation),然后再设计人物、冲突就容易了。

在人物方面,伍迪大部分电影的主角都是他本人扮演的性格上有缺点的小人物。喜剧自然要小人物做主角才可笑,对大人物、英雄我们更多的是敬仰,不会觉得可笑。而小人物有了奇遇就好玩了。一帮英雄去寻找指环王,那不是喜剧,一个民工去寻找指环王,就可以有喜剧效果。

在笑料方面,很多伍迪电影的故梗概本身就已经很可笑。例如:“几个小偷为了挖掘地道进入银行盗窃,在银行对面开了一家饼干点掩人耳目,后来,银行没偷成,这几个人却因为饼干店发了大财”(《乌龙笨贼》,Small-time Crooks, 2000)。而内容的荒诞性更是一个重要的笑料来源,例如《傻瓜入狱记》(Take the Money and Run, 1969)中抢劫犯和银行出纳员为了纠正勒索信上的错别字而争论不休。此外,伍迪•艾伦的人物的语言、表情也是笑料的重要来源。

伍迪•艾伦没有在自己的喜剧电影中犯其它一些喜剧电影常犯的错误,例如喜剧人物自己不能觉得自己可笑。马戏团的小丑之所以不可笑就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在搞笑,“超女”海选里出现的一些场面之所以很好笑就是因为那些选手以为自己正在说很严肃的话、干很严肃的事。

伍迪•艾伦已经年过七十,仍然在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拍着电影。他的秘密创作武器到底是什么呢?也许就是他本人超凡的想象力。

评论: 3

1.
mickey
2007-04-29 09:43
伍迪•艾伦说他的电影在法国卖的还不错有两个原因:一是,他戴眼镜,所以法国人认为它是知识分子。二是,他的电影卖的不好,法国人所以认为那是艺术片。
2.
imac
2007-05-18 01:50
反差
3.
isabelle
2008-07-26 23:32
悲观吧
最聪明的悲观就是自嘲和玩乐江湖:)

【 评论已关闭 】